“東山少爺,西關小姐”,傳統上廣州有權有錢的人家住哪裡,這句話是一個經典的概括。而近日由中山大學周春山教授等完成的《廣州人聚居區空間分佈地圖》,則描繪了今時今日廣州“什麼人住哪裡”更複雜的空間圖景。根據這項歷時兩年完成的研究,“高收入者大多集中在珠江沿岸城市中心區,呈帶狀及馬賽克式分佈”,“中產階層聚居空間分佈主要集中在農林街、梅花村街、建設街、華樂街、黃花崗街、新港街、五山街等36個街道”(昨日《廣州日報》)。
  研究者表示,繪製分佈圖目的是“為城市人口管理、城市規劃等相關政策法規的制定提供參考”。但我看到許多廣州網友看到這份地圖的第一反應,是查一下自己居住的地段是否中產。有人歡呼自己跟中產帶比鄰而居,看來房價要漲;有人驚嘆自己以“貧民”身份住進了中產街區,更多人則懷揣一顆中產的心,無奈眼下只有無產者的命。
  高收入者大多在市中心珠江邊,粵地信奉“水”即是“財”,鄰水而居是有錢街坊,說起來就像“誰不知阿媽是女人”,廣州城中哪裡是好的地段,盡人皆知。何為好?生活便利、環境整潔、交通方便、配套齊全治安好,而這一切的指標就是房價夠高,幾乎不用做什麼高深的學術研究也能明白。這一方面,全城的地產代理、房屋中介是專家,哪個區域旺盤筍盤集中,地段朝向噪音風水,他們是城市地理的毛細血管式專家。
  假如這份地圖不是給“剛需”購房者作參考,它的缺陷也很明顯。一來何為“中產”?我國並沒有統一的劃分標準,研究者也承認:“國民收入統計不完善,很多灰色收入無法記錄”。二來什麼叫“廣州人”?廣州的複雜性在於,她有800萬流動人口,各區舊城改造的速度規模又不一致,城中村與新樓盤、貧民窟與富人區比鄰的現象不少。在市內黃金地段擁有祖產卻無法變現的低收入“土著”,以及收入豐厚、在市內已購得房產卻無戶籍的新移民,都大有人在,但一句“廣州人”,即便從整體上也難描述這些人雜居聚合所呈現的空間差異。
  在本地人口固化的城市,問一句“你住哪裡”,大體可以猜出對方來歷背景如何。但今天的廣州,這一情況並不適用。分佈各區的專業市場,兼顧各階層能力的消費水平,讓西關小姐、東山少爺已成往事。作為一個在廣州居住了快20年的移民,除了像珠江新城那種用圖紙規劃和堆砌出來的“大手筆”,總體上我感覺廣州是一座“有機”城市———“自然生長”、生活方便,城內各色人等安然相處,無論富豪、中產還是販夫走卒,生活上大家都是街坊。
  廣州本來被認為是一座“市民”城市,但要催生更多中產街區甚至打造中產城市,除了通過舊城改造改變城市面貌,還需要另一種意義上的奮鬥:須知“中產”也是一種心理概念,意味著對社區有感情,每天都想著我總有一天要搬走的人不會投入社區的建設,街道持續繁榮有賴於業主穩定、戶籍改革和產權保障。就個人而言,須做到我走到哪裡,便把中產的生活方式帶到哪裡:彬彬有禮,電梯走右邊、主動讓座,學會把“多謝”和“唔該”(有勞)當作口頭禪,中產生活也要精神脫貧(民區)。 □果凍  (原標題:[街談]中產地圖的是與非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p15eptdv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